1949年周总理宴请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席间指着一人:我公开个秘密
发布日期:2025-04-13 08:54    点击次数:127

他1936年就成为了共产党员,我们安排他去接近胡宗南,做相关工作。

1949年11月6日,中南海举办了一场宴会,请来了好几位以前国民党里的大官。大家边吃边聊,气氛很热闹。就在这时,周总理忽然指着其中一位,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

话刚说完,整个屋子都炸开了锅,大家都没料到,这个在胡宗南手下干了12年的高级助手,居然是个共产党员!

熊向晖是那个在国民党内部潜伏了12年的共产党特工,从1937年开始,他就秘密执行任务,不断把重要情报送回延安,让延安多次化险为夷。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他,称“一人之力可抵数师”。人们私下里议论,他是周恩来手中的一张隐秘王牌。如今,这位中共的红色巨谍首次向公众揭示了他的真实身份。

【闲棋冷子奉命潜伏虎穴】

1937年11月的时候,正在清华大学上学的熊向晖,收到了中共中央发来的一份秘密任务指令。

那时候的他,名字还叫熊汇荃。半年前,他悄悄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当上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清华大学的小队长,并且和学生里的头儿蒋南翔建立了很铁的革命交情。

熊汇荃收到了蒋南翔的通知,老朋友跟他说上面有个大任务安排给他。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周总理特意提出要见他。

说起来,从1937年南京被日军占领后,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努力想让大家联合起来抗日。可那时候,蒋介石一边抗日一边还不停地打我们共产党,所以党中央也得时刻小心着国民党那边。

周恩来始终打算在国民党内部悄悄安排一个“暗哨”,要是蒋介石不守信用,破坏了大家共同抗日的大事,这个“暗哨”就能帮我们收集消息,提前做好防备。

这个念头一直没能付诸实践,直到听说胡宗南要在“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里挑人,我这才感觉,布下这颗闲棋的机会终于来了。

周恩来私下里找来了董必武和蒋南翔,一块儿悄悄商量,想着挑个隐蔽的党员去参加那个活动。这个党员得是那种家里有点背景,政治上不偏不倚的人,而且还得是见过大世面,读过马列主义的书,碰到突发情况能灵活应对,得符合上面的条件才行。

蒋南翔一听到这些请求,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老朋友熊汇荃的身影,熊汇荃的老爸是湖北高等法院管刑事案件的庭长,而他自己在“一二·运动”里也是个领头的学生。

根据这些情况,熊汇荃被介绍给了周恩来,接着,他改名叫熊向晖,并被安排开始尝试进入胡宗南的核心圈子。

接到组织分配的任务后,熊向晖就加入了湖南的青年战地服务团队,准备迎接胡宗南的挑选。

熊向晖他们那个服务团队收到了国民党的消息,被领到了胡宗南的会客室进行挑选。熊向晖到了那儿,就默默地找了个位子坐下,开始悄悄打量周围的一切。

熊向晖发现,胡宗南挑人时有个习惯,就是先叫名字,被叫到的人敬个军礼后应声。

胡宗南把人从头到脚仔细瞧了一遍后,就开始问问题,其中有个一定得回答的问题是:“你咋就想到咱部队来了呢?”

熊向晖觉得前面几个人的表现都挺一般的,要是自己也照着套路来回答,胡宗南肯定不会感兴趣。那要怎么才能吸引胡宗南的注意呢?熊向晖突然有了个主意。

当胡宗南轮到问熊向晖时,他特地坐着回答,这让胡宗南立刻对这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产生了兴趣,他认真地问道:“熊先生,你是出于什么原因加入我们军队的呢?”

投身到伟大的斗争中去!

熊向晖这么一回答,胡宗南可真是吃了一惊,他接着又问:“熊先生到我们这儿来,就是为了投身革命吗?”

熊向晖被追问后,接着回答说:“孙中山先生临终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花了四十年时间搞国民革命。而你们是第一支国民革命军,来这里不就是为了投身革命嘛。”

胡宗南接着又问了好几个问题,熊向晖都镇定自若地一一作了回答。胡宗南脸上没什么波澜,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在花名册上圈圈点点。

吃完晚饭后,熊向晖被领到了胡宗南的屋里头。

走在路上,那位领路的军官悄悄地对熊向晖说,胡宗南在他的名字上特别标了四个圈,他是这批服务人员里唯一一个得到这种标记的。

在办公室里,胡宗南更深入地拷问了熊向晖,他得知熊向晖曾参与过北平学生的抗议活动,于是便追问起了具体的经过。

我参与爱国活动并非与政府对着干,而是支持政府,站出来反对日本侵略,也反对华北被强行自治。

熊向晖跟胡宗南说,他看到日本人侵略中国,到处是卖国贼,心里头特别生气。

参与爱国活动都是出于自己心里愿意,如今有了投身革命的机会,他更是甘心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听了熊向晖的回答,胡宗南特别高兴,第二天他竟然亲自上门去看望熊向晖,这在国军里可是头一遭。

【欲擒故纵取得上级信赖】

熊向晖成功进了胡宗南的门下,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胡宗南对这个满腔爱国热的小伙子特别看重。

不过熊向晖到底是个新来的,说到国民党那些绝密的事儿,他还没法参与其中。

怎样才能深得胡宗南的信任,混进国民党军队的高层?这依旧是个难题。

1939年3月份,熊向晖从军校学成毕业,在毕业仪式上,他发表了一篇充满激情的讲话作为告别。

这次讲话让西安的政府、军队等各方面的头头脑脑们都见识到了胡宗南麾下那位朝气蓬勃的小伙子。

胡宗南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打算让熊向晖做他的贴身秘书,正式成为“黄埔一员”。

熊向晖心里挺想拿下这个位子,但要是太心急,肯定会让人起疑心,还不如把这次升职看作是个退一步再往前冲的好契机。

于是,熊向晖婉拒了胡宗南的升官好意,还故意摆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胡长官,咱俩认识还没一年半呢,外面有些人知道我以前有点‘太左’的倾向。我要是到您手下干这么重要的活儿,别人可能会嚼舌根,对您影响不好。”

胡宗南听了这些话,心里头特别感激,他说自己用人讲究的是信任,不信任的人不会用,对熊向晖那是百分之百地放心。

熊向晖考虑了好久,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岗位。结果没想到,这样一来,他倒成了胡宗南的得力帮手和心腹,这一招以退为进真是挺高明。

从那以后,熊向晖不光是忙着手头的日常事务,还得帮胡宗南起草文件,这事儿有多重要,不说大家也都能明白。

熊向晖不仅负责传达胡宗南的命令,就连蒋介石的秘密指令也是由他接收的。

不过,胡宗南还是会隔三差五地给熊向晖出些小难题,想瞧瞧他的反应。

有次熊向晖被人说成是共产党的卧底,但他一点也不慌张,瞧见那封告发信,他反而猛地一拍桌子,说要辞职不干了。

胡宗南一看这情形,赶紧吩咐特务去赔不是,说这只是个搞错的小插曲。

另外,熊向晖也常常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对胡宗南的忠心耿耿。

有一回,胡宗南晚上在一个村子里过夜,身边只带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熊向晖。

胡宗南去休息后,熊向晖就在屋外悄悄地守了一整晚。胡宗南知道这事后,心里特别感动,不光给熊向晖升了两级,从那以后,还把他当成了自己最信任的人。

【机智传递国军绝密情报】

熊向晖赢得了胡宗南的完全信赖后,搞到了不少国军的重要消息。他把这些消息悄悄传给共产党,帮共产党一次次解除了险境。

1943年夏天,随着抗日战争慢慢看到胜利的曙光,蒋介石那边开始有些按捺不住了,对共产党的态度悄悄起了变化,国民党军队里面对共产党的敌意也越来越大。

共产国际不存在了之后,蒋介石认为这是个机会,可以趁机把共产党彻底消灭掉,所以他发动了第三次反共的大动作。

蒋介石偷偷给胡宗南发电报,说那个共产国际已经不存在了,共产党头头也不在了,他们现在肯定乱成一锅粥。咱们国军得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在六月底之前把陕甘宁边区给拿下。

胡宗南接到命令后,马上召集军事人员开会,决定七月份攻打陕北,特别是要全力攻打我们党的重要地方——延安。

而且,为了不给共产党留下喘息的机会,这次行动的原则就是“尽快搞定”,胡宗南严令必须迅速突袭延安,完成任务。

在规划阶段,熊向晖因为是胡宗南的亲信,所以也被叫来,跟国民党的高层将领一起商量怎么对付共产党。

熊向晖知道国军的打算后,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明白,现在大家都在抗日,要是国民党只想着自己,不顾全大局,弄出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那中国可就要遭大殃了。

抓紧时间,熊向晖赶紧把这份关乎国家存亡的重要消息,用西安的秘密通讯方式发给了延安。他心里盼着,中共那边收到消息后能马上行动,别让这场民族灾难真的发生。

熊向晖传来情报后,党中央马上聚在一起商量,看能不能找个法子破了蒋介石想要消灭共产党的计划。

在大家伙儿一起抗日的时候,要是蒋介石不顾国家快亡了的危险,只顾着自己那一党的统治,那他肯定会被人骂得体无完肤。

考虑再三后,中共中央决定跟国军挑明了说,告诉他们中共已经察觉到了国民党的计划。要是国军还是一意孤行,那整个中华民族可就要遭殃了。

7月4号那天,胡宗南收到朱德发来的一封电报,电报里头写着:

开车到洛川时,边境突然像要打仗了一样。现在正是抗日不容易的时候,我们得使劲儿往一起凑,还生怕力量不够呢。要是这时候再自己跟自己打起来,那可就乱套了,会把大家伙儿一起抗日的好事给搅黄,让小日本儿白白捡便宜……

胡宗南瞅见电报,心里明白国军的行动已经露馅了,突袭延安的打算只好放弃。他赶紧跟蒋介石说了这事儿,蒋介石听后也点头,同意不再动手。

共产党听说国民党军队不搞偷袭后,马上拿这事儿做文章,大力发起政治宣传。他们向全国发声,说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打日本鬼子的时候,竟然有人良心坏透,想要偷袭我们的边区。

而且直接在报纸上写文章,问胡宗南的军队为啥最近会跑到陕甘宁那边去。

后来,周恩来亲自跑到西安去找胡宗南谈判,最终成功阻止了国民党军队的反共计划。

这次突然袭击延安的事情,最后在熊向晖和中共中央一起使劲下,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

不过,延安就像一根刺,始终扎在国民党的心里。蒋介石对于消灭共产党的念头,也是一天到晚都没断过。

1947年的时候,熊向晖又一次把国民党打算攻打延安的消息传了出来,他再一次在紧要关头帮延安和中共中央化解了大危机。

抗战打完了,蒋介石立马就挑起内战,而且又把心思转到了延安那边。熊向晖瞅见那两份绝密资料,心里头猛地一惊。

这两份文件里写得清清楚楚,有关于怎么攻打延安的计划,还有延安那边有多少兵力的情况。

蒋介石为了打败共产党,调动了两个大军团,总共14万兵力去攻打延安。但那时候,共产党在延安只有3万战士。

与此同时,蒋介石一下子调动了94架轰炸机,还装上了美国那边最先进的电台探测玩意儿,铁了心要一次性找到共产党的指挥中心,然后一下子把它给端了。

瞅见那些文件,熊向晖心里直打鼓,吓得赶紧通过秘密接头的地方,把消息送给了中共中央。

延安那边一收到消息,立马就开始安排起来了。

中央决定,让所有无线电设备休息三天,同时关键人员得离开延安。这样一来,延安就变得空荡荡的了。

胡宗南踏进延安的大门后,瞧见桌上放着张毛泽东留给他的纸条,纸上歪歪扭扭写着:“胡宗南啊,你来延安这一步走得可不妙,现在就像骑在老虎背上,往前不敢迈,往后也下不来。咋办呢?真愁人啊!”

结果是这样的,国民党突袭延安的计划又一次落空了。周恩来夸奖熊向晖:“表现得真棒,又在紧要关头保护了党中央。”

两次任务都砸了锅,胡宗南心里明白,国军里头肯定有内鬼。可这么秘密的事儿,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呢?这内鬼一日不除,国军迟早得惹上大麻烦。

【稍有不慎险些暴露身份】

在隐藏身份的那些漫长日子里,熊向晖走得小心翼翼,生怕哪一步走错,就会被国军识破他是特务,从而掉入无法翻身的大麻烦中。

1943年的时候,熊向晖把延安那边的情况都告诉相关方面后,他的身份就差点儿被发现了。

那时候,熊向晖是第一个拿到朱德发来电报的人,他一看电报就心里有数了,知道延安的难关算是过去了。

但他心里清楚,这样明明白白的电报,无异于直接向胡宗南透露,国军里头混进了共产党的卧底。

攻打延安的计划极其隐秘,是个顶级的军事秘密,只有胡宗南、他自己和那些要打仗的将领才知道。现在的他拿着电报,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琢磨了好一阵子,熊向晖最终还是把情报递给了胡宗南。胡宗南一瞧电报,立马皱起眉头问:“这情报咋就漏出去了呢?”

熊向晖故作平静地说:“上头打算趁着国际局势变动,动手收拾共产党。这可是大老板亲自盯着的机密大事,胡先生也就只告诉了西安那边相关的人和参战的部队里师长以上的头头。”

肯定是有人走漏了风声,跟共产党说了。这事儿不弄个水落石出,没法儿跟委座汇报啊。

这时的胡宗南表面上装得很诚恳,问着该怎么去查这件事呢?

熊向晖心里犯嘀咕,不知道自己是否真被信任,但还是接着说道:胡先生,您看能不能找个可靠的人,把西安那边和参战部队里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连我一起,都列个名单,悄悄地查一查。表面上咱们得装得跟没事人一样,别让人家觉察到,不然泄露秘密的人可能会因为害怕而逃跑。从现在开始,那些有可能涉案的人,就别让他们再接触机密了,也别让他们知道这场仗到底打不打,省得他们再把消息传给共产党。

胡宗南琢磨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定把抓特务的任务交给特务头头刘大军,让他去调查这件事,非得把特务给揪出来不可。

没过多久,刘大军就说他已经逮到了国军里面的两个卧底,还查清楚了好几件机密泄露的事情。

刘大军跟胡宗南说,西安那个管劳动教育的地方,张涤非好像问题很大。

6月12号那天,张涤非召集了9个人开会,说文件已经下来了,意思是让中国共产党跟着共产国际一起解散。

不久后,他刚结束会议,中央社就急电传来,要求毛泽东“解散共产党”、“废除边区自治”。刘大军心里琢磨,或许正是张涤非等人的言论,触动了中共的某些行动。

得知事情经过后,胡宗南对着中央社的张涤非一顿臭骂,说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然后把这批“匪谍”全部押送到了西安的劳动营里。

结果却是,熊向晖因为这场意外的闹剧,歪打正着地避开了这场麻烦。

【赴美留学幸运躲过一劫】

不过,做间谍这行,暴露身份迟早的事。熊向晖在敌营里冒险传了那么多秘密消息,虽说好几次都侥幸逃过一劫,可最后还是被胡宗南给识破了身份。

1945年,在美国念书的熊向晖,突然间学费就没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因为他做特务的事儿被曝光了。

军统的人发现了北平地下党的一个秘密通讯点,这下子,西安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都藏不住了。

搜完之后,特务找到了熊向晖和共产党地下组织之间的通信,看着这些信件,国民党认定熊向晖就是共产党那边的卧底。

熊向晖发觉自己身份已经暴露,心里暗自高兴,还好自己当时在美国。

熊向晖因为表现特别优秀,胡宗南就让他去西堡大学深造,去拿政治学硕士的学位。虽然国民党那边知道了熊向晖的真实底细,但也拿他没办法。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就算身份被发现了,熊向晖除了不再得到学费资助,他的生活还是跟以前一样,没啥变化。

按理说,就算国民党没法搞出什么大动作,但盯着熊向晖这样的小事,他们应该还是办得到的。可奇怪的是,国军竟然没动静,这让人感觉有点不对劲。

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挺正常,毕竟熊向晖是胡宗南身边的红人,经手了不少秘密文件,甚至还被单位出钱送到国外深造呢。

胡宗南心里明白,要是熊向晖的共产党身份曝光了,光是两次延安行动搞砸了这事儿,蒋介石就肯定不会放过他,更别提那些本来就跟他不对付的对手,肯定会趁机狠狠踩他一脚。

到了这个地步,胡宗南没办法,只能把整件事都压下来,自己憋着气帮熊向晖遮掩过去。可他万万没想到,就因为这次帮忙遮掩,他反而捅了个更大的娄子。

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心里不服输,他还掌握着胡宗南和宋希濂两大部队,这两支部队加一块儿,人数超过了50万。

要是蒋介石豁出去了,咱们国家肯定又得乱上一阵。

上头很怕胡宋两人跑到西昌去,那样西昌就成了西南战役的重点。要找到突破,关键还得看蒋介石那边。

要是能挑拨蒋介石和胡宗南之间的关系,让蒋介石不点头胡宗南调动一兵一卒,那岂不是能轻轻松松化解西南的困境?

不过胡宗南长期追随蒋介石,想在他们之间挑拨离间可不容易,得找个法子让蒋介石不再信任胡宗南才行。这时,中共把目光转向了熊向晖这颗关键的棋子。

1949年,周恩来在中南海举办了一场宴会,邀请了以前国民党里的高级领导。熊向晖因为是位重要人物,也被请去参加了。

国民党代表瞅见熊向晖,心里直犯嘀咕,这位胡宗南身边的大红人,按说不该离开他左右,怎么跑到中南海的宴会上来了呢?

周恩来听到大家纷纷议论,他手指向熊向晖,说道:“这小伙子1936年就加入了共产党,是我们特意安排到胡宗南那边的。”这话一说出来,在场的人都惊讶不已。

那天晚上,蒋介石很快就收到了关于熊向晖真实身份的消息。知道事情真相后,蒋介石对胡宗南的信任彻底崩塌了。

当胡宗南好几次请求出征时,蒋介石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对胡宗南心有疑虑的蒋介石,总觉得他在耍自己,甚至还下令让他以死明志,为国捐躯。

结果是这样的,国民党高层指挥官之间互相不信任,让解放军有了机会,把国民党的军队团团围住。最后,宋希濂被抓住了,胡宗南溜之大吉,蒋介石的军队从此一蹶不振。

【结语】

蒋介石部队被打败后,熊向晖就跟着周恩来工作,帮忙处理外交上的事情,当起了他的得力助手。

他以前当过外交部新闻副司长、办公厅的二号人物等好几个大官。在很多重要的外交活动,比如日内瓦会议、中美建交的时候,都能看到他出面。

站在周恩来的身旁,熊向晖说,无论是受到的批评还是得到的关心,都让他收获满满,这些都是他一辈子都值得珍惜的宝贝。

虽说胡宗南曾提拔过熊向晖,让他在国民党里一路高升,混得风生水起。

不过,熊向晖在跟记者聊天时依然说道,他一直没忘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对党忠心耿耿就是他的责任。

在战争时期,“心里亮堂,身处暗夜”这话用来描绘间谍的斗争生活真是恰如其分。

熊向晖1937年开始秘密跟在胡宗南身边,做了12年的秘密工作,期间多次历经生死考验,还在党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救了党一命。

即便国民党那边用各种好处来拉拢他,他也从没心动过,始终牢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这份对职责的坚守,真是值得后人一直学习。

郝铁川讲述:五次关键行动,助力党中央化险为夷[J].党员读物精选,2020(07):32-35.

[3]于继增讲述:胡宗南身边的“秘密武器”——熊向晖的故事[J].党史纪实精选,2014(06):33-37.

[4]贾章旺讲述:熊向晖——一位出色的红色特工[J].历史点滴,2007(11):30-37+2.

[5]熊向晖:曾是胡宗南身边的得力助手兼秘书,揭秘其故事[J].党的历史点滴,2007(08):36-40.



Powered by 博天堂app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